Posted by: hmchang | August 12, 2008

Thought: 多段式人生

前些日子看到去年的商業週刊有著一則採訪前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的文章,裡面提到葛林斯班有著三階段顯著的人生歷練:在大學之前,他是個音樂家,喜好吹奏薩克斯風,每天要練上三到五小時。大學畢業之後,他開始他作為經濟學家的生涯,從分析師做到經濟顧問。後來他開始轉戰政治領域,作為政府的經濟顧問,並在1987年擔任聯準會主席,開始了他長達19年的政治家生涯。在2006年交棒之後,他開始著書、接受採訪、演講,頗有一個教育者、作家的感覺。

能夠像葛林斯班有這樣名望的人物或許不多,但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職業目標與作為,我將其稱之為「多段式人生」。

在學術界,我們時而見到一些教授,即使升到教授職位,毅然辭職轉戰業界,成為一家公司的CTO。像是我們學校電機系做多媒體的名師,在前兩年進入Google擔任高階主管後,就沒有再回來過。這樣的舉動,從一個角度看來,可能是為了金錢的考量,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可能轉換另一個人生的跑道以及環境。

就算有些教授沒有選擇進入業界,也有可能往學校或政府機關的管理職移動,像是做完系主任之後,做院長、校長,乃至國科會主委、教育部長等等。又,比如說許多做水利的土木系教授,會成為水利署長等。這就是有人說「學而優則仕」的道理吧。

如果是在一些人看來,這些教授應該是不務正業,應該做好的研究或教學,可能會因為這些行政工作而分心了,然而這卻是體驗一種不同的人生。在管理階層所需要的能力並不是在深入的研究某一個題目,而是能夠廣納各種不同的主題,分析重要性,對內可以統整資源,對外可以行銷、遊說贊助。從一個在某一領域有重要學術成就的學者,進展到能夠以一貫之,跳脫自己的研究範疇,做資源統合的領導者未必簡單。

然而,正如「學而優則仕」的道理一樣,通常也需要在自己學術領域有卓越的貢獻,才能夠被拔擢成為領導者:所以才會說很多Fellow反而都不做研究了,而只在管理職做貢獻。

一個博士生畢業後進入從業界訓練數年後進入學校專職學術研究,然後從教授到院長,再從院長到政治人物,都是人生的不同階段。這段歷程有不同的體驗,自然豐富了人生色彩。

不止在學術界這樣,許多作家可能之前是經商的、當醫生的,從自己本身的經驗發展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而當作家出名後,可能還會轉戰影視界,開始做起電視或廣播節目。2008年點燃聖火的運動員李寧,以前曾經是奧運體操金牌,現在則經營自己的商品,轉戰商場也頗為成功。這些都是在不同人生階段裡,豐富人生的體驗。

多段人生的概念,郭台銘表達得很好

我的人生規劃大概分3個階段來看:
25歲到45歲是一個階段,為錢做事;
45歲到65歲是另一個階段,為理想做事;

65歲退休以後,我希望能為興趣做事。

為錢做事,容易累;
為理想做事,能夠耐風寒;
為興趣做事,則永不倦怠。

在每個人生階段,因為有不同的目標,所以會做不同的事情。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體驗也豐富了不同的人生。當然從郭董的說法來看,這或許跟到底有多少財富有關係,早日達成財富自由的在人生路途上的選擇性也更多吧!


Leave a comment

Categories